- 五味
- ﹝出涅槃經﹞ 如來因無垢藏王菩薩稱歎涅槃法勝, 乃說此五味, 而以醍醐比法華、 涅槃也。 隋朝天台智者大師, 因此約如來所說一代聖教, 次第立為五時, 以對教之相生, 機之利鈍, 譬猶五味之有濃淡焉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一、 乳味〕, 乳味從牛而出, 以喻十二部經從佛而宣說也。 謂如來最初時說華嚴圓頓之教, 唯被大機, 不攝二乘。 蓋由此經最初開演, 麤妙混融, 故譬之以乳味也。 (十二部經者, 一契經、 二重頌、 三諷頌、 四因緣、 五本事、 六本生、 七希有、 八譬喻、 九論議、 十自說、 十一方廣、 十二授記也。 二乘者, 聲聞乘、 緣覺乘也。 ) 〔二、 酪味〕, 酪味從乳而生, 以喻九部經從十二部經中而出也。 謂如來第二時於鹿苑說阿含等經, 接引二乘, 斷見、 思惑, 證真空理, 乃從頓施漸, 故譬之以酪味也。 (九部經者, 一契經、 二重頌、 三諷頌、 四因緣、 五本事、 六本生、 七希有、 八譬喻、 九論議也。 見、 思惑者, 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, 五根對五塵起諸貪愛曰思。 頓漸者, 頓教、 漸教也。 ) 〔三、 生酥味〕, 生酥從酪而出, 以喻九部後, 而說大乘方等法也。 謂如來第三時於方等會上, 說楞伽、 楞嚴諸大乘經, 讚歎大法, 呵責小教, 令諸小乘恥小慕大, 故譬之以生酥味也。 (梵語楞伽, 華言不可往, 唯神通人, 方能到也。 楞嚴, 梵語具云首楞嚴, 華言健相分別。 ) 〔四、 熟酥味〕, 熟酥從生酥而出, 以喻方等之後, 而說般若也。 謂如來第四時說諸般若空慧法門, 蕩除二乘疑執, 付之以大乘法財, 令其心漸通泰, 故譬之以熟酥味也。 〔五、 醍醐味〕, 醍醐從熟酥而出, 以喻般若之後, 而說法華、 涅槃也。 謂如來第五時於靈山會上, 說法華經, 開前四味三乘之權, 歸於一乘圓妙之實, 令諸眾生咸得作佛; 復說涅槃, 扶戒律而談常住之理。 故譬之以醍醐味也。 (三乘者, 聲聞乘、 緣覺乘、 菩薩乘也。 一乘者, 佛乘也。 )
* * *乳味、 酪味、 生酥味, 熟酥味、 醍醐味。 佛在涅槃經中提到乳等五味時, 曾以醍醐味來形容涅槃經, 後來天台智者大師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聖教為五時教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